2018年之前,几乎没有人会考虑这个问题。
九.向日葵: 2005年成立,2010上市当年,曾经实现3年营收翻6.89倍的膨胀,市值一度高达147.28亿元,但截至目前市值缩水80%以上。比如,新三板需要有机构辅导,每年都需要付钱,在新三板没有融资成功,有的企业也宁愿退出。
上市九年时间,向日葵在最好的时候入了局,经历了从向阳而生到大幅亏损,再到医药、光伏双主业发展的一系列变化。四.杨凌美畅: 成立于2015年7月杨凌美畅控制人为吴英(持股55.11%),公司主要产品为电镀金刚石线,用于光伏晶硅片的切割,其97%以上收入来自于国内。四.昱辉阳光: 成立于2005年,2008年在纽交所上市,登陆纽交所后曾有高光表现。今年10月,英利公告明确,现今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在内的各方,正在共同努力推动英利在中国的主要子公司的债务重组。按照相关机构统计,2018年古瑞瓦特逆变器出货量为2.6GW,位列全球第十二位。
十一.艾能聚:成立于2010年8月的艾能聚主要产品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自2016年起开始向下游分布式光伏电站领域进击。十二.英利绿色能源: 2007年于纽交所上市,曾是中国光伏名片式的企业,曾连续两年稳坐全球光伏组件销量第一,更是以首家赞助世界杯的中国企业而闻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达到8.3亿千瓦左右、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42%,比2018年底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四是水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火电和核电设备利用小时下降幅度较大。二是保障电煤有效供应。二是第二产业各季度用电量增速相对平稳。前三季度,第一产业用电量占比为1.1%,同比持平;第二产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7.1%,比上年同期降低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同比分别提高0.7和0.2个百分点。
四是从政策上支持中西部电网发展。二、全国电力供需形势预测(一)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升,全年增速5%左右综合考虑国家逆周期调控政策、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电能替代、基数等因素,预计四季度电力消费增速比三季度有所上升,同比增长6%左右,预计2019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左右。
进一步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推动交叉补贴暗补改为明补,逐步妥善解决电价交叉补贴问题。前三季度,全国电力生产运行平稳,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合理设置上网电价中上下限价标准,引导企业理性报价,维护市场长期运行秩序。前三季度,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2857小时,同比下降48小时。
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5.3%;其中,水电3.6亿千瓦、并网风电2.1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2.0亿千瓦、核电487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2200万千瓦左右。六是跨区跨省送电量较快增长,清洁能源得到大范围优化配置。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455万千瓦,同比少投产1659万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3788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58.7%;新增煤电装机容量2010万千瓦,新增气电装机容量544万千瓦。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指数(CECI沿海指数)5500大卡周价格图(三)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地区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其中,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2]用电量同比增长3.5%,各季度增速分别为4.3%、2.7%和3.5%;消费品制造业[3]用电量同比增长2.0%,各季度增速分别为3.3%、1.1%和1.8%;其他制造业[4]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在制造业中增速最高,各季度分别增长5.2%、4.8%和8.1%。城镇居民、乡村居民用电量分别增长6.1%和6.4%,乡村居民用电增速超过城镇居民用电增速,主要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和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等举措,以及乡村电气化水平的提高。
(二)跟踪改革和政策落实情况,推进电网企业稳定发展针对持续的政策性降电价、售电量增速下滑、电价交叉补贴等因素导致电网企业利润明显下滑、中西部省级电网大面积亏损等相关问题,建议:一是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六是绝大部分省份用电量均为正增长,西部和中部地区用电量增速相对领先。
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释放蒙东等地区煤矿优质产能;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继续发挥好进口煤补充作用,保障今冬明春电煤供应,特别是东北地区供电供暖用煤。分区域看,华北、华中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华东、南方区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应富余。结合电力供需分析与预测,提出建议如下:(一)加强监测和预警,保障电力供需平衡针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东北等部分地区电煤供应偏紧、局部地区电力供应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强用电形势监测。前三季度,全国全口径并网风电、并网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2914、170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8.9%和29.0%。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绝大部分行业均实现较快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继续延续近年来快速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2.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2.7%、11.0%、9.7%和8.2%。
(三)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冬期间少数地区偏紧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地区电力供需偏紧。(二)年底总装机容量达20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至42%预计全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6000万千瓦左右。
制造业用电量2.6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各季度增速分别为3.4%、3.4%和2.7%。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第二产业及其制造业各季度用电量增速相对平稳,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第三季度用电增速环比回升;第三产业用电量较快增长、贡献突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回落,乡村居民用电量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速。
支持电网企业开展东西帮扶,给予政策支持,解决帮扶资金重复缴纳25%所得税的问题,允许东部省市公司帮扶资金税前列支,提高西部电网投资和发展能力,促进东西部电网均衡发展,更好地实现电力普遍服务。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回落,乡村居民用电量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增速。
电力延续绿色低碳发展态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继续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跨区跨省送电量较快增长,清洁能源得到大范围优化配置;电煤价格仍居高位。27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其中,西藏(14.4%)、广西(12.1%)、内蒙古(10.6%)、海南(10.1%)4个省份增速超过10%;青海、上海、甘肃和河南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2.9%、1.1%、0.6%和0.4%。三是加快完善和创新对电网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加快容量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建立完善火电固定成本回收机制。
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3.5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3.0%、3.1%和2.7%。预计全年火电设备利用小时4330小时左右。
随着电能替代力度的加大及电能应用领域的扩展,批发和零售业中的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港口岸电用电量同比增长137.1%。一、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状况分析(一)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第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用电量增速环比回升前三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3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其中,一、二、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5%、4.5%和3.4%。
统筹中长期与现货市场规模,中长期合同比例占比不低于90%,确保维护电力市场稳定。三是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二是稳定电煤价格在绿色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核电发电量25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1%;规模以上水电发电量89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规模以上火电发电量3.80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随着来水转枯,9月份火电发电量增速上升至6.0%。前三季度,全国跨区、跨省送电量分别完成4015和10868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8%,对送端地区清洁能源消纳以及受端地区用电负荷高峰期电力供应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力消费主要特点有:一是第一产业用电量平稳增长。
考虑电网企业政策性降电价,并承担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及农网改造升级等政策性投资,建议适当调整电网企业的利润、EVA等经营指标在考核中所占权重;化解新型监管模式和传统绩效考核体系之间的矛盾,确保电网企业专注于提供输配电服务的功能定位。优化补贴资金发放流程,缓解可再生能源企业资金压力。
二是加大转供电加价清理力度。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3.0%、5.1%、6.7%和3.4%,中部、西部地区用电量占全国用电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1和0.6个百分点
随着电能替代力度的加大及电能应用领域的扩展,批发和零售业中的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3.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港口岸电用电量同比增长137.1%。西北区域是外送电量最多的区域,前三季度外送电量1462亿千瓦时,占全国跨区送电量的36.4%,外送电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0.3%。
顶: 326踩: 3683
评论专区